第62章 教导(1 / 4)

加入书签

“你怎么看?”

“儿子觉得施琅大人应该是不敢不听从调令的,施大人年纪毕竟大了,好不容易再次领军出征必是会珍惜这次机会,更何况他又不是什么毛头小伙子,身为一军将领,军令如山的道理还是懂的。不过,既然姚大人会上折子,应该也不是空穴来风,毕竟为了让汗阿玛批准让施大人带兵,姚大人几乎用尽了一切手段,将台湾攻打下来正是姚大人的愿望。他不会无缘无故与主将生隙。”

康熙赞许地点点头:“说的不错,那胤礽对此又有何不懂的呢?”

“儿子猜测,那施大人敢不听从姚大人的命令,必是有什么更高更机密的命令,儿子斗胆,这命令似乎只能是汗阿玛下达的了……”胤礽抬眼看了看康熙似乎并未反对,才继续道,“汗阿玛曾教导儿子,行军打仗最忌将领不和,而汗阿玛此举却是有离间姚施二人之嫌。”

“你能想到这步很好。如今汗阿玛要告诉你,身为皇帝,既不能让底下的将领失和,延误了军情,更不能让底下的将领抱成团做大,因为这样的话,”康熙拍了拍椅子扶手,“这把椅子怕是就坐不住了!”

乾清宫

康熙正皱着眉头看着奏章,听到梁九功报说七阿哥大病已愈的消息也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照常例封赏下去。

——倒不是康熙不关心七儿子,实在是所有人都以为七阿哥不过是普通风寒。

而后他又开始看起那份奏折,眉头不由地皱得紧紧的。

奏折是明珠上的,而随着容若的年龄以及威望的逐渐增加,明珠的不少折子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身为平民不能上折子的容若的意思。而眼前这份折子——开放通商口岸,筹建大清远洋贸易团,建设南洋对西贸易公司这一类的要求似乎更可能是容若的意思。不过既然明珠上了这个折子,是不是表示他已经接受这一系列的想法了?

看着胤礽还是有些迷茫困惑的眼神,康熙又做了进一步的解释:“就以姚启圣和施琅这事为例,你知道,施琅是福建水师提督,而姚启圣则是节制他的总督,这两个人基本上来讲是相互制衡的,可是这样的两个人若是联合起来有了异心,我大清怕是要东南失守了。”

胤礽恍然大悟。

康熙又道:“虽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真正为君者,从来就不是那么容易相信为臣者,怀疑一切才能真正用好能用之人。”

“嗯。”胤礽点点头,但似乎还是有些不解,“汗阿玛的意思儿子大概懂了,不过是担心将领拥兵自重,背离朝廷,只是儿子还是有些不明白,乱党起事最重要的就是兵力和粮草,而兼管民政和军务的总督和巡府很容易就把这两样给集中到手里,尤其是同时还节制提督的总督,能够很快集结兵力,所以为什么要让他们管两样呢?一个人管一样,岂不是更好?”

康熙愣了一下,半晌才想到:“所谓军民军民,军出于民,民以养军,这军务和民政哪里就分的开呢?”

可是这些想法,未免也太大胆了!

康熙在心里冷哼了一声,正打算将折子扔到一边,胤礽正好从旁边的桌子上起身而来,身后跟了端着托盘的小喜子,托盘上面是一沓奏折:“汗阿玛,这些折子儿子都看完了。”

“都看完了?”康熙挑挑眉,略略诧异,“有何不明白么?”

胤礽想了想,转身拿起最上面的折子,递给康熙:“这个……儿子有些不懂。”

康熙随意地将手里的折子放下,接过胤礽的,看了看立刻就知道是福建总督姚启圣参奏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不听调令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