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五十二章 铁甲新船(2 / 3)

加入书签

唐学志没想到,陈公赞一点就破,真不愧是大明读书专业户,高兴得大笑道:“没错,不过,咱们发行的可不是银票,而是对应铜钱和银元的钞票。”

“如果持票人愿意,他们也可以在华夏钱庄,直接兑换成铜钱和银元。”

何斌刚才还低沉的脸色,逐渐变得红润:“更重要的是,这银元和钞票只有咱们华夏钱庄才能铸造,老百姓习惯后,肯定也不会愿意再去使用那些所谓的散碎银子,多费劲呀。”

西方人的银币,大约一两左右,鱼鹰内部流通的银币,分为大银币和小银币,大银币对应为一两,小银币大约为二钱银子,更小的则用铜钱,非常方便。

相比散碎银子,一般还得收火耗费,相当于被拔了一层皮。

陈公赞愣了愣后提出了反对:“学志,你说的纸币,是宝钞吧!其实,发行宝钞 我是不赞同的,别说咱们了,朝廷早在成祖年间,就发行了宝钞,结果到头来,只是朝廷的一厢情愿,商人不收,百姓不喜,最终,只能不了了之了。”

“朝廷的出发面是好的,只是,对于百姓和商人来说,这东西,只是一张纸,没有任何的价值。”

何斌也不太赞同:“陈先生说的没错,就拿银子来说,可以在大明任何地方,买到东西,但是宝钞不仅不容易保存,一旦时局动乱,那就变成一张废纸了。”

唐学志持不同态度:“公赞,斌叔你们的意见,我并不认同,你们想想,房契,田契地契,卖身契,不都是一张纸吗,为何那么多人认同它呢?”

“其实,这里面,是大家一个认同感的问题,官府发行宝钞,那是官府的发行自己的公信度,如果是泛滥发行,势必造成宝钞贬值,最终被百姓弃用。”

“咱们华夏钱庄的银票,就是一个例子,持票人,只需要拿着银票,到大明境内任何一家华夏钱庄分号,都可以将银子取出来。”

“时间一长,就形成了公信度,大家都认同,那就可以了。”

“不过,钱庄的银票,可不能滥发行,一旦持票人,拿不到银子,那就会消耗钱庄的公信度,发生挤兑,钱庄也就完了。”

陈公赞眸子中溅射出一道精茫:“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咱们只是换了一种形式,百姓拿着纸币,也能兑换成银子。”

“这样一来,大家也没必要背着笨重的银子到处跑了,时间一长,咱们也没有必要将大批银子车拉马驮,到处跑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