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告诫(2 / 3)

加入书签

看着宫女内侍走进李承乾也就闭嘴了不提了虽然他不能完全理解李泰话语中的含义但不妨碍他明白这些话荐出去的后果也就装作若无其事的随意的和李泰攀谈。

兄弟二人把臂同行正要路过现在小九李治居住的“君子居”李泰心中一动想起了丽质和豫章于是对李承乾问道:“大哥我要去看望下小九你去不?”

李承乾考虑了一下摇摇头。叹道:“我也想见见他们但我现在还在禁足就不去了你代我想他们问好我先回东宫了准备抄写《四书》。”

“那也好。”

李泰拱手告辞后却被李承乾拉住:“四弟虽然说起来没什么用但我仍然要说这次谢谢四弟了。”

眼见着宫女内侍走近了李泰停住了话题将下边的话留在了口里。没有说出来。不过大意已经讲究了李承乾能不能领悟就要靠他自己了。

李泰的说这番话已经冒了很大的风险。按照身份来说李泰是皇子。李承乾却是太子身份要比李泰尊贵。按照排序来说李泰是四子。李承乾是嫡长子无论如何都没有当弟弟去教育哥哥的说法。也就是今夭李承乾心情大起大落李泰才找这个机会提点他。李承乾在心情激荡之下才有可能听进毒这番话若是平常他即便不会怒也就是一笑了之绝对不会放在心里。

李泰这番话实属不该他说倘若这番话传了出去或许李世民心里不会说什但为了安抚大臣的心思。也绝对会狠狠的惩罚李泰。以皇帝为尊王公大臣都不重要这种话可以在心里想但绝对不可以说。否则惹起群臣的嫉恨就不是李泰能承受得了的。

唐朝的政治和明清时期的绝对中央集权不同明清之际是皇帝为尊。圣旨是不可抗的抗旨不尊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唐时特别是初唐时期却不一样。现在的皇帝圣旨成为敕书先是皇帝和中书省内的官员商讨草拟然后交付给门下省审议。

李泰摆摆手不以为意的笑笑转身向“君子居”走去。

李泰和李承乾分开之时立政殿内李世民却和长孙皇后相对而坐。对视着一言不。

如果在门下省通过那么交付给尚书省也就是六部执行。这其中就出现了问题当门下省认为皇帝的敕书不合理就可以“封还门下省内的给事中一职就是负责“封还

诏书唐代被门下省给事中“封怀的诏书很刮哗”帝都遇到过。

从这点就能看出唐朝制度开明作为臣子有能力对皇帝形成制约。当然诏书也不是随意“封还”的。不到万不得已或者不是原则性错误也不会随便“封还”毕竟将皇帝得罪狠了也不是什么好事。

总的来说唐代的三省中中书省代表皇帝的立场门下省代表着贵族世家的利益尚书省管理的六部是具体执行的行政机关。一道重要的皇帝诏书最终的实施就是各方利益互相妥协互相牵制的结果。

所以李泰的这番言行传到群臣耳朵里绝对会为他带来麻烦风险是极大的。李泰心里明白这点才会和李承乾悄声细谈并且告诫李承乾如果他泄露了出来自己也不会承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