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3 / 5)

加入书签

“津浦铁路?”李谕问。

盛宣怀摇了摇头,说:“是川汉铁路。”

川汉铁路是从武汉到成都的一条铁路,早在1903年就开始规划。

李谕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川汉铁路难度着实大。”

盛宣怀叹道:“如果只是施工难还好说,但我实在想不到川汉铁路公司竟然有这么多破事!四年过去了,资金筹集了800多万两,铁路一寸未修,但已经花了150万两在工资以及办公经费上!他们甚至还拿出200万两去投资重庆铜元局,结果损失殆尽。”

但这种人需要谨慎挑选,因为蛰伏期会非常长,而日方给的待遇又极高,必须保证长期忠诚度。

李谕目前想到最好的选择是邹容以及姚宏业,他们都是连死都不怕的人,真正视金钱如粪土,意志坚定。

当然要先培养一下他们处理经贸问题的能力,打入日本满铁等掠夺公司内部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李谕忙完上海事情,准备回京城,怕秋瑾再放心不下革命事业,于是劝她一道北上,毕竟她的家人还都在京城,秋瑾犹豫了一阵后最终同意。

在船上,李宇又遇到了同样回京的盛宣怀,此前与他碰过面。

李谕愕然。

熟悉近代史的肯定知道,压死大清的“最后一根稻草”并非武昌起义,而是四川的保路运动,其中的“路”,正是川汉铁路。

二十世纪初,没多少施工机械,修铁路本来就成本高昂,而历经几次外战失败的清廷,欠下十几亿两白银巨额外债,根本无力投资铁路建设。

盛宣怀名气比不上胡雪岩,但对近代经济的意义,盛宣怀要大得多。

李谕抱拳道:“盛大人。”

盛宣怀也抱了抱拳:“帝师,好久不见。”

李谕例行问道:“盛大人回京所为何事?”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铁路!”盛宣怀说,“朝廷让我当邮传部侍郎,说白了还是要解决铁路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