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4 / 5)

加入书签

李谕尴尬笑了笑:“大人所言极是。”

盛宣怀说的没什么毛病。

哪怕以现代人的眼光看,也只能这么做,毕竟只是借钱,并非把路权也给了洋人,铁路最终还是自己的,钱可以慢慢还呗。

在李谕穿越前,南亚某国还有东南亚某国修高速铁路,还要向日本举债。

属于经济上的常规操作。

破解的方法无非就是举外债或者民间集资。

但这时候形势太特殊,本来就打输了仗,赔了那么多银子,还要找洋人借钱,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十分排斥外资。

所以即便清廷清楚举外债很划算,但会背上“卖国”骂名,无奈之下,只好选择“官督商办”。

好在民间已经认识到投资铁路收益颇丰,所以集资热情很高。

但为此成立的川汉铁路公司,真是不堪入目。

可惜清廷的执行力一次次令人大跌眼镜,川汉铁路的操作则更加迷幻。

再过两年,川汉铁路的总收支(即总会计师),竟然挪用300万两去上海炒股!

我滴妈,这能有救?

别的地方大都通过士绅阶层集资,四川却不一样,是通过加征税收获得集资,也就是六七千万川人几乎人人都是股东。

四川会爆发保路运动,原因就在这上面。

李谕颇为无语,但即便知道症结所在,也没有办法,更不会阻止,毕竟大清就亡在四川保路运动上,最好坐视不管。

李谕随口回了句官话:“铁路、通信、军工、金融都是国之重器,理应重视,朝廷召大人回京,必然是因为大人曾执掌铁路大臣一职多年,富有经验。”

盛宣怀气道:“烂摊子已经摆下,我能有什么办法!我早说过,应该坚持举外债,要是看不惯英法,可以找比利时、荷兰、瑞士等中立国家!搞什么‘官督商办’,铁路就应该收归国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