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风华 第69节(3 / 5)

加入书签

沈时砚之前说, 除非许薛明亲自去过吴中各地考察,否则只凭一些书卷所记,几乎不可能写得如此详细。

不是许薛明所想,可偏偏却是他亲手所写,如此,便有一个合适的原因可以解释这些。

是有人将这些告知与许薛明,而这人,则非常熟悉吴中的地势水系。

楚安也反应了过来,难以置信道:“在破庙里的乞丐是他?”

沈时砚沉默一霎,缓缓道:“符合,但也不符合。”

自从那日钟景云从府衙离开后, 接连几日“告病”在家,未曾再出府半步,且府内护院成群, 看这严阵以待的架势,估计要当好一阵子的缩头乌龟。

而与此同时, 沈时砚前不久让王判官所查“孙先生”一事有了结果。

议事厅内, 王判官奉上来一本厚册子:“王爷,汴京城内所有‘孙’姓男子皆在此处, 籍贯、原籍贯、现居处、年龄等,凡能从户部查到的资料,下官都已誊抄下来。还有未在京都内居作一年的流民与乞丐,凡厢官登记在册的人也在其中。”

沈时砚扫视的速度很快,几乎没等楚安和顾九两人反应过来,他已经翻了页。

顾九有点犯晕, 闭上眼,捏了捏眉心骨, 正准备再次将视线投过去时,却见沈时砚翻页的动作忽然停下。

楚安不禁道:“王爷,你这绕得我有些晕。”

“前几日我们在破庙遇到的村民说过,许薛明和那人相谈甚欢。既然聊,便是有话题可说。许薛明对水利一事志趣甚深,若两人所谈之事乃就是这吴中水患,便可将此点解释得通,以及许薛明为何能写出那本《治吴水方略》,也有了合理答案。”

“但如果那瘸腿乞丐当真是孙惊鸿——”

沈时砚顿了顿,用朱砂红笔勾出“建元六年病逝”这几个字。

他眸色微沉:“而不符合的地方,便是这时间和地点。”

他抬手,用朱砂红笔将一个人的名字慢慢圈住。

楚安仔细瞧了两眼, 无意识地念了出来:“孙惊鸿。”

孙惊鸿,原籍贯汴京,建元三年授司农寺丞,调任于吴中,另担江东转运判官,协助当地官员治理太湖水患, 于建元六年病逝。

吴中?

顾九微微蹙眉, 立即联想到了许薛明那本《治吴水方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