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见策(3 / 7)

加入书签

几乎照搬了昔日曹彰征代北乌桓的作风:“赏必行,罚必信,为士卒先。”

当然了,不能说这种答案不对,但也就是一句场面话。

放之四海而皆准!

而秦朗的作答,倒是让曹叡能颔首捋胡作笑颜了。

或许是他乃云中郡人、家中近些年也收揽了些许乡里猛士,知晓塞外之地的状况,因而他的作答颇为切中实际。

身为天子,沉迷于此不好吧?

闻言,夏侯惠再次忍不住腹诽了句。

其实他是误会了。

盖因在昨夜,曹叡就已然与蒋济等人定下伐鲜卑的筹画了;而今日,在他来觐见之前,曹叡也在此殿内召来夏侯献、秦朗、曹纂与曹爽问过伐鲜卑之事了,并让蒋济在侧参详。

缘由自然是决定孰人可为督。

曰:“胡虏兵械甲胄皆不如我魏国精良,士气战心亦不如我魏国兵将,但彼胜在可来去自如。臣窃以为,此番出兵之前,陛下可先遣使致田太守,以彼在边疆的威信购募一些小部落族众,时刻监视贼子轲比能的行踪,可令我军寻得决战之机。如此,大破轲比能而扬我国威,不难也。”

这种答案不是最好的。

但也是将敌我优劣分析明了、知道此战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诛杀轲比能而是扬国威,以及提出了一个可行的作战部署。

身为久在中枢的将率,能对边塞之地的战事规划如此,就让天子曹叡觉得很不错了。

但众人的作答,却是让曹叡很失望。

不以军争筹画见长的曹肇与曹爽是最差劲的,只是谦逊的声称,此战多请教田豫即可,因为庙堂之中无人比田豫更深谙边塞之事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

但督领三万洛阳中军出征的督将,怎么能是一个毫无主见之人!

夏侯献则是讨了个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