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挖墙脚(2 / 3)

加入书签

尽管包浆也是真的,但春秋时期跟唐朝相隔也有差不多上千年,差别还是有的,认真看就能看出来。

华辰拍卖行的那名鉴定师忽然心中一突,脸上微微慌张,连忙再次观察起来。

之所以慌张,是因为他从没有检查过这件青铜剑的包浆。他越看,脸色越难看,竟然真的不是春秋时期的。

陆总一看,就知道出问题了。

他沉着脸质问道:“怎么样?”

他对大家解释:“到了东汉末年,陶瓷器得到较大发展,把日用青铜器皿进一步从生活中排挤出去。至于兵器,工具等方面,这时铁器早已占了主导地位。隋唐时期的铜器主要是各类精美的铜镜,一般均有各种铭文。自此以后,青铜器除了铜镜外,可以说不再有什么发展了。”

“而眼前的这柄青铜剑,造工精美,技术非常高超,断然不会是汉朝以后的物品。青铜器在唐朝就是非常罕见,更别说青铜剑。因此,肯定是你们搞错了。”

杨奕这时候不得不说话:“非也!眼前这青铜剑,虽然无论从材料上,还是纹饰上面,都跟春秋时期的几乎一模一样。但我们鉴定一件物品的年代,可不仅仅这两个因素。你看看这青铜剑的包浆,说是春秋时期的就有点勉强。”

鉴定青铜器,包浆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几乎都要考虑的。

一开始,大家都是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大家都是一眼就认定是春秋时期的物件,自然就没有必要去头疼包浆的年代。

铜器上历史的积淀在业内被称为“包浆”。多数经历一定时间的古董都会形成一层“包浆”,而且时间越久“包浆”越明显。

因此,选择铜器看“锈”并没有错,不过这个锈是指“包浆”,而不是伪锈。

由于所经历的环境和时间长短不一,包浆和仿造新锈是有区别的。

首先,陈年自然锈蚀,一般从外到内纵向分为三层,而大多数仿古青铜器由于其经历的时间较短,通常只有一层浮锈,颜色单一、附着较差,如果祛掉浮锈会直接露出新鲜的铜体。

其次,古铜器除了在使用过程中经受的损坏、侵蚀,还有诸如大气腐蚀、土壤腐蚀等,呈现出自然与协调的风貌,仿品多用化学药品来腐蚀铜器,或者将新仿的古铜器放在潮湿的地下埋几年,不会呈现出那种协调与自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