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回答有奖(1 / 3)

加入书签

“从这罐子的外相来看,是一个精品,应该出自名家之手。但是,很可惜,不知道为什么,这个罐子并没有留下署名。这就像杰哥的海报,签了名跟没有签名,是两个天差地别的价格,希望蔡老师有心理准备。”

蔡培文老先生一大把年纪,那里还有什么看不开的?价值高,他自然高兴,价值低的话,只能说自己没有那么命,强求不来。

听到这话,现场的观众,都有点凝重起来。

看到这一幕,杨奕笑道:“大家不要那么严肃,一会我估价低了,你们是不是要砸我鸡蛋?”

听到这话,现场一片哄笑声,气氛也就轻松下来。

“刚刚,我们学会了判断,知道我手中的这个就是上品的紫砂罐。那么,现在再说一说,它的年代。相信,也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最后的价格,我们最后再综合来估价,这样比较客观。”杨奕思路非常清晰地说道。

紫砂器的质地,有粗幼之分,粗糙者不受欢迎,细腻油滑者为上品。一般讲来,名家之作,精工细雕,胎质比较细腻,表面皆较平滑。

台上的蔡培文老教师发现,这个年轻人说话非常有条理,而且一针见血,是一个当老师的料。

“不同年代的,不同矿脉各有特点,不同的开采和精选方式都造成泥料胎土都不一样,清后期的天青泥就与历代泥料不同。”

同时,真旧明清紫砂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大都不甚完美,或有残损崩裂。由是出现了各种修补拼凑术,如用蜡补缺。

杨奕告诉大家,容器粘合后,再涂泥作色的;以陶泥仿制,拼合后,再作旧的;加彩紫砂腿色,以颜料添补的;器物残损,以金属片镶包,或以玉等嵌替的等等。

鉴定时,只要留心并细致查看,就会惊异的发现修补拼凑的痕迹,而且虚位很多,因为经过修补、拼凑、调色后的紫砂器,其形制、色调、质地,与愿器皆不可能完全相同,总有差异,并或多或少的丧失了原作的风貌和特征。

“我们看到的这一个罐子,它的周身,有堆雕的痕迹。所谓的堆雕,其实就是凸出来的这些浮雕,看到了吧?这是清朝早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紫砂器的各个发展阶段,都有其时代的烙印和标志,概要归纳有以下的主要特征:

明代比较注重器形,紫砂器的造型高雅朴拙,器物较少有装饰,故以素朴为主;清代前期,紫砂的造型丰富奇特,注重器物的装饰、加彩、堆雕等异彩纷呈;清代后期,紫砂的造型趋向简化,多取平面,注重雕刻诗词书画,器物的“文人”化味很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