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五章 免费鉴定(2 / 3)

加入书签

“我们三个人随便走走,你们去吧!”老校长对杨奕说道。

他们发现,有些同学已经手上拿着老物件过来,杨奕得开始忙了。

“那有事老师你们叫我。”杨奕喊道。

老师他们走开,头也不回地应了一句。

杨奕一连看了好几个人,全都是现代的工艺品,只是看起来有点老旧而已,时间不会超过十年,自然是不值钱的。

《兰亭集序》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它打破成规,自辟径蹊,不落窠臼,隽妙雅逸,不论绘景抒情,还是评史述志,都令人耳目一新。虽然前后心态矛盾,但总体看,还是积极向上的,特别是在当时谈玄成风的东晋时代气氛中,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尤为可贵。

而它的更大成就在于它的书法艺术。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

可以说,这是书法界的一个巅峰造极,一座珠穆朗玛峰,后人难以攀越。

杨奕刚才的那几个字,具备了书圣王羲之天下第一行书的一些神韵,但也还没有达到那种高度。

“关于《兰亭集序》下落的说法,其实也有很多种,现在也不好说是不是毁灭了。”

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远,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

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

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

不过,没有找到这书法界的瑰宝之前,谁也不知道谁是正确的。

杨奕安慰老校长,只要《兰亭集序》还存在,总会有一天光明正大现身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武侠仙侠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