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318节(1 / 5)

加入书签

“棉绒一斤十五钱,棉籽一斤三钱。”隋玉拿出羊皮卷坐在茶舍门口,二黑和五个仆妇守在左右,他们负责称重结账。

“不要嫌棉籽便宜,我卖给你们也便宜,这个东西跟棉花不一样,它出不了关,卖不出高价。”隋玉解释,“棉花也是暂时量少才价贵,再过两三年,棉花的价也会降下来,估计会跟粮价差不多。”

排在前面的妇人算了算账,按这个价算下来,一亩的棉花在交了粮税以及租子后,大概能卖七百五十钱。而她们基本是两三个人合种一亩地,一个人能分到二百五十钱,够她们用了。

“四十三斤棉绒,四十斤棉籽。”二黑报数。

“合计七百六十五钱。”隋玉迅速算账,“这是几个人种的棉花?”

“正常,没毛病。”老大夫收手,“回去养着吧,不做重活就行了。困了你就睡,饿了你就吃,没胃口就不吃,不要多想。”

隋玉“哎”一声,领着小崽走了。

“明年二三月才生啊?还有好久。”出了医馆,小崽叹一声。

“时间过得很快的,再有两个月,娘的肚子就凸出来了。”隋玉去摊子上买两顶草帽和两把扇子,她跟小崽戴着草帽摇着扇子往回走,两头骆驼慢吞吞地跟在后面。

一个月后,第二批棉绒卖了四千一百斤,隋玉进账八万二千钱。

“三个人。”

“明年可以多种点。”隋玉说,“下一个。”

“四十一斤棉绒,三十八斤棉籽。”二黑报数。

隋玉抬头看一眼,问:“棉籽和棉花怎么比旁人少三四斤?”

“被偷了。”

八月底,棉花的丰收季到了尾声,第三批棉绒只有一千五百八十斤。

总的来说,隋玉种下的七十二亩棉花一共收获了棉绒九千斤出头,棉籽也在九千斤左右,棉花亩产在二百五十斤。七十二亩棉花地里,其中四十亩是官府的地,交四成的粮税就是四千斤棉花。

九月初二,种棉人在巡逻兵的护送下,她们各自挑着棉花来城北出售。

小崽、阿水、花妞和阿羌拿出春末登记的账本,五颗棉籽抵一株棉花苗,种棉人归还了棉籽,账本上欠的债就此销去。

一株棉花苗能结二三十个棉桃,一个棉桃收获的棉籽就能抵一株棉花苗欠下的债,种棉人上交了欠下的棉籽后,手头富余的棉籽还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