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初露锋芒(2 / 8)

加入书签

为不了不使兵力过于分散,避免被对岸偷渡界河分而歼之,东西侧翼多是连排级的小股警戒单位,负责监督当地厢军、组织民壮。

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快速的军情传递系统了。

陈初用的还是老祖宗的法子建烽燧。

五里一座的烽燧,百余民工,数日可成,工程量不算大。

按说两国边界,不该缺乏这等初级防御设施,但齐国为表对金国的忠心、同时不让上国起疑,特意在边境不设防。

战时,不论兄弟情义、同乡好友,只有上下之别。如有人不尊号令、私自放弃防区、无令后撤者,休怪某不念情份。

我等身后,便是各位将军的爹娘妻儿,请诸君务必尽心用命,不堕我军威名!

待凯旋日,本王亲自为诸位扫尘解甲!”

“喏!”

众军将轰然应声。

除了抢建烽燧,陈初特擢阜城知县蔡思为巡边宣抚,督沿河数县抢种秋粮、编练民壮、挖掘地道。

就在河北路全力备战的同时,齐国内部却因齐金边界一事震骇不已。

九月二十四,消息传回东京,许多官员吓的宛如天塌一般。

当日,便在朝堂上吵开了。

众官员虽不敢将矛头对准楚王,但个别胆大的,已要求严惩肇事者四旅九团团长耿宝喜。

本次会议,就是为了统一大家思想,坚定抵抗意志。

毕竟第四旅九团中,有相当一部分旧永静军、河北新兵,他们对金兵的恐惧,非一朝一夕可消。

如今,在阜城左近的淮北军有第一旅第一、五团,第四旅第四、六团,第五旅第三、九团,炮团两营,以及正在赶来的河北王彦独一旅。

不计别县厢军,陈初掌控的兵力共计两万四千余。

兵力布置以武邑、阜城、交河三县为中心,沿河往东西两两翼延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