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教育产业(3 / 4)

加入书签

“啊?”

苏赞目瞪口呆。

早有传闻,杜侍郎去年发还原籍之后,一直从事商业,而且做的风生水起,来到金陵之后,竟然开起了青楼。

果然商人的本性不改,什么在他眼里都能变成生意。

“杜侍郎,咱们是礼部,这……这不合适吧?”

这些抄书小吏,又名书手,韩尚书随手拿起案上一张宣纸,上面的字是小楷,书手常用的经生体,工整而不失俊秀。

“抄的是什么?”

苏赞回道:“去岁科举一些文章,挑选出来的范文,按例需要分发各级官学。”

古代的礼部相当于外交部、教育部和文化部的总和,科举也归礼部管,这些所谓的范文就是高考的优秀作文,按照惯例,需要抄写下来,分给公立的学校,让学子好好学习学习。

私立的学校就没有这个福分了。

大梁鼓励经商,那是因为小民没了生计,给他们多一条活路,否则他们就要造反,但骨子里还是把商业当成了贱业。

小民可以经商,礼部能够经商吗?

“这一天能抄多少字?”杜蘅问道。

苏赞道:“一天能抄五千字左右,但难免会有疏漏和瑕疵,所以下官规定一天只抄一千字,毕竟是官样文章,代表咱们礼部的门面,务必要求字形美观,绝不可出差错。”

“为何不用雕版印刷?”

“这些范文只发一次就不发了,而且数量不多,使用雕版的话不合算,毕竟朝廷每年拨给咱们部里的经费有限,必须紧着点用。”苏赞料想杜蘅刚来,很多东西不懂,因此跟他解释了一番。

杜蘅笑道:“上头不给经费,那就要想办法自主创收。我朝文气盛然,学子众多,这些范文可以多印一些,卖给他们。不仅是这一届的范文,以往的范文也可以印出来卖嘛。弄个《三年模拟五年高考》啥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