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迁移咸阳(2 / 3)

加入书签

五月,长孙皇后发难了。东宫丽正殿,长孙皇后坐在上位,郑丽婉站在面前,武顺武处姐妹站在一旁。

“高明正月初走的,一连数月在那咸阳,书信也没有一封,仿佛了无音讯一般。本宫就很纳闷,一个咸阳到底有多少事情?能比你们父皇还忙?数次询问,丽婉你都说高明繁忙抽不出身,本宫问你们父皇,你们父皇也是一问三不知,朝中上下竟然无一人知晓高明境况。一国太子境况连国都朝廷上下都不知晓,何其荒唐?”

“本宫今日就在东宫等着,丽婉你若不能把高明叫回来,你也就在这里候着,那也不许去!马上初五端午佳节了,本该一家团聚才是,如今本宫这个当母亲的却连自己的儿子都联系不上,本宫总觉着一人被蒙在鼓中。”

郑丽婉耸了耸肩:“母后,真不是父皇、儿臣等人瞒着您。殿下将东宫官厅詹事府、左右春坊全部调到了咸阳办公,如今的东宫基本就是一个空壳子,咸阳方面甚至没有一份奏请文书来到东宫,除却每月咸阳方面发来的上缴税金外,几乎没有多余的交集了。”

长孙皇后反问道:“那你身为太子妃还心安理得坐着?充耳不闻窗外事?”

李承乾看向薛仁贵:“另外,孤打算重设军制。各率府长史与各参军事裁撤整合,设立参军司,由现各率府参军事入职分掌,掌领判诸曹、三军印鉴、主管仓库、勋考、认命、兵备、兵器、防御、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杂畜簿帐、牧养。参军司详细的设立规划,孤事后会交由詹事府下达,各卫率府切实协调服从便是,参军司如三寺一半,设令、丞各一人、主薄与录事各三人,下辖细分各个掌管事务职称。参军司令由孤挂职,参军司丞由薛仁贵出任,负责总领平日内务,战时孤自会亲临。”

“遵令!!”

李承乾开口,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目前东宫各部都刚到位,没啥基础和话语权,军方十率都是被李承乾从陇右道拉过来的,妥妥的太子嫡系兵马,二凤来了都不一定好使,李承乾一声令下,让他们去围皇宫他们都敢。

十率军制改革,十率合并,左右率府一律合并,分别更名为卫率军府、司御军府、清道军府、内率军府、监门军府五大军府,统称东宫五军。各军府分设左右率将军各一人,副率将军四人,左率将军负责军事训练、右率将军负责内务管理。各军府各统六千兵卒,后勤文官一律由参军司负责委任指派,不受左右率将军管理。

编制如下,各军领6000人,五军总计人。1旅(1000人)=10团(100人)=100队(10人),1旅【300盾(轻、重)、200陌刀、100骑、400弩(弓)】=1团【30盾(轻、重)、20陌刀、10骑、40弩(弓)】=1队【3盾(轻、重)、2陌刀、1骑、4弩(弓)】,1军统御【1800盾(轻、重)、1200陌刀、600骑、2400弩(弓)】,五军兵力:【9000盾(轻、重)、6000陌刀、3000骑、弩(弓)】。

郑丽婉只能闷着头一声不吭。

单独设立由参军司直辖的三千重甲骑兵,御骑军,配备马槊、横刀、重型板甲、马甲、军马一匹、驮马两匹。

说白了,李承乾就是要把军中权力细化,训练内务拿给左右率将军,但是对三军的治理、后勤全部收归东宫手中,没有长史和各个参军事,左右率将军基本就是当保姆的。可以看为三权分立,训练归左率将军,管理归右率将军,平日里的军功考核、后勤支援、军中赏罚、监察督促一律收归东宫直辖的参军司手中。

其次,所得税的开征。首先以取消过往的征收谷物、布匹或者为政府服役的租庸调制,一年只在秋季征收一次秋税,以粮食缴纳,十抽其一即可。以此为前提,凡是在咸阳境内务工的人,每月薪酬当中会抽取五分之一作为所得税,同时过往商税照例。

咸阳本身开设以商贾集团为代表的各类产业,官府与市监局进行管控,用从百姓们手中每月薪酬抽取获取的所得税资金,直接从当地获取各类所需物资,没有的直接借由咸阳从长安获取,转而投入市场维持官府和东宫开销,进而又回到百姓们每月薪酬之中,不断循环,随着生产规模越大,务工人口越多,产值会越来越巨大。

李承乾一走就是数月,就连正月十五上元节、三月初三上巳节、寒食节都没有回过长安,一门心思扑在咸阳。数月时间,咸阳积极接纳各地退役的老兵,兴建各类农庄,致使各类家禽规模高达十余万,为咸阳市场带来了大量的家禽产品,一时间咸阳商业街琳琅满目,汇聚了不少朝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